信息公开

应急预案
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应急预案 > 正文

锦州医科大学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作者:   时间:日期:2025-05-13 15:13:45   点击数:

锦州医科大学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为快速、高效、有序处置校园自然灾害事件,建立和完善学校灾害救助应急体系,强化综合减灾、统筹抵御各种自然灾害,保证正常教学、工作和生活秩序,确保广大师生员工生命和财产安全,结合我校工作实际情况,修订本预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预防为主、灾时有备、提高警惕、群防群治”的原则,坚持常态救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提高学校自然灾害应急反应能力和救灾工作整体水平。

二、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法规,及《锦州市校园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指南》。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校范围内发生的自然灾害事件应急处置。包括雷电、地震、暴雨、台风、沙尘暴、暴雪等,以及有原生灾害引发的次生、衍生灾害。

四、工作原则

(一)以人为本,救人第一

学校应在自然灾害事故发生前做好师生员工的疏散安全工作,一旦发生灾害,尽快疏散被困人员,最大限度地保护师生员工的生命安全。

(二)统一指挥,快速反应

各相关部门、院(系)要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做到快速反应、正确应对、果断处置,尽量避免人员伤亡,力争把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三)分级负责,属地管理

切实加强对自然灾害事故的领导和管理,严格落实各级、各岗位责任,指挥协调自然灾害事故抢险救援工作。

(四)预防为主,及时控制

立足于防范,加强对师生员工的房舍安全教育,不断提高师生员工应对自然灾害类和自救逃生的能力。

五、灾害分级

根据自然灾害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分为特别重大(级)、重大(级)、较大(级)、一般(级)四级。具体划分标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六、组织体系

(一)学校成立自然灾害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

组 长:党委书记、校长

常务副组长:主管安全工作副校长

副 组 长:副书记、副校长、纪委书记

成 员:党政办公室、党委宣传部、学生处、团委、医院管理中心、财务处、国有资产管理处、网络信息中心、安全保卫处、后勤管理处、基建处及各学院负责人

职 责:在上级主管部门的统一领导下,全面负责处置校内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行动, 协调联络相关部门和单位,按规定和程序向上级主管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报告,请求指示与支援。

(二)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安全保卫处

主任:安全保卫处处长

成员:安全保卫处工作人员

职责:落实领导小组的决策,制定完善学校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在公安、消防、应急管理等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开展检查、教育、培训、演练等有关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对管理工作。

(三)领导小组下设专项工作组

1. 工作协调组

组长:党政办公室主任

成员:党政办公室、党委宣传部、医院管理中心、财务处、国有资产管理处、安全保卫处、后勤管理处工作人员

职责:主要负责自然灾害事件的总协调工作。搜集整理各类文字、图像等信息动态,分析研究,按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送相关信息。

2. 应急救援组

组长:安全保卫处处长

成员:安全保卫处、国有资产管理处、后勤管理处工作人员

职责:做好自然灾害事件现场安全保卫工作,组织救援人员迅速赶往受灾现场开展工作,进行灭火、断气、断电保障救灾工作顺利进行,协助市公安、消防部门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次生及衍生灾害扩大蔓延。在危险消除后,检查现场并继续做好现场保护工作。

3. 学生工作组

组长:学生处处长、研究生学院院长、国际教育学院院长

成员:学生处、研究生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团委、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各学院工作人员

职责:按照领导小组指示,组织、指导各学院通报受灾情况,与应急救援组配合帮助受灾人员快速疏散转移至安全区域,清点受灾人数,与学生家长保持联系,做好心理疏导,安抚情绪。

4. 医疗救护组

组长:医院管理中心主任

成员:医院管理中心、附属第一医院、附属第三医院、后勤管理处工作人员

职责:主要负责协调伤患的接诊、收治、隔离和转运工作。进行现场紧急医疗救治,并拨打120急救电话或通知后勤管理处委派本校司机对伤患进行转运,工作人员应采取严格的卫生防护措施,确保伤员第一时间得到有效处置。

5. 舆情监控组

组长:党委宣传部部长

成员:党委宣传部、网络信息中心工作人员

职责:建立信息通报机制,设置公开的信息发布渠道,及时掌握灾情动态,把握正确的宣传舆论导向,加强信息监督检查,杜绝不实报道,正确处理不良信息;接待媒体采访,按照领导小组的指示对外发布信息。

6. 后勤保障组

组长:后勤管理处处长

成员:后勤管理处、国有资产管理处工作人员

职责:协助安全保卫处恢复被损毁的校园道路和有关设施;协助电信部门尽快恢复被破坏的通信设施,保障通信畅通;协助电力部门恢复被破坏的电力设施和系统功能,保证用电供应;联系有关部门调运食品和物资,保障受灾师生生活必需品的供应,积极调配救济物品,做好受灾人员的转移和安置。

7. 善后工作组

组长:党政办公室主任

成员:党政办公室、人事处、学生处、财务处、国有资产管理处、医院管理中心、后勤管理处、基建处、研究生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工作人员

职责:掌握受灾基本情况和范围,协助有关部门开展灾害损失评估,起草自然灾害损失评估报告;做好对伤亡人员的抚恤、救济、理赔等善后工作;协助民政部门接受和安排国家提供的紧急救援;保证应急资金充足,购置应急物资、设备;配合相关单位做好灾后重建工作。

七、预警和防范

(一)建立完善灾害预警制度

根据地质、气候、环境等特点,制定相应的预警制度,包括灾害预警的来源、发布渠道等。加强同气象、水利等部门的沟通与联系,重大气象灾害接到天气预警后,应及时告知师生并做好相应准备,确保学校人员能够及时正确地收到灾害预警信息,从而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二)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

开展“全国防灾减灾日”等主题宣传活动,密切关注网络预警信息,及时做好宣传和教育工作,加强对师生员工的房舍安全教育,落实学校消防责任制度,及时开展地震、火灾等疏散逃生演练和安全知识讲座,不断提高师生员工应对自然灾害和自救逃生的能力。

(三)加强检查做好防范工作

保持校园道路、排水设施畅通,对校园内容易受淹的地方,做到逐点检查,确保地下水道完好有效。对学校的“大跨度结构”、校舍、墙体、屋面、门窗、电气、空调室外机、外悬挂物、旗杆,以及围墙、自行车棚、宣传栏等常态化开展隐患排查,及时维护和更新消防设施设备,定期开展专项督查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整改措施。暴雨、暴雪等极端天气要加大巡逻频次。强化应急救灾物资保障,为自然灾害应对提供有力支撑,确保校园安全。

八、应急自救措施

(一)雷电天气如何应对

1. 留在室内,尽量不要靠近门窗等金属部位。

2. 外出行走不要不要与路灯杆、信号灯及落地广告牌的金属部分接触。

3. 躲避雷雨时不能站在空旷的高地上,切勿靠近高压电室、烟囱、电杆、大树、旗杆等。

4. 勿穿潮湿的衣服靠近或站在露天金属物品的建筑上。

5. 关闭电脑,拔掉室内电源插头,防止空间电磁波干扰造成损失。

6.不要打手机,尽可能关闭手机。

(二)暴雨天气如何应对

1. 在路上遇到暴雨时,一定要找地方躲雨,如亭子或者商店等。

2.在室内遇到暴雨时,要关好门窗,关闭电源,尽量避免出门。

(三)地震灾害如何应对

1. 地震时的自我保护

(1)避开窗户、悬挂物、镜子等易倒易碎的高大物品,在重心较低、坚固的家具下找到躲避空间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

(2)用手臂或坐垫保护住头、颈和眼睛,掩住口鼻。

(3)由于地震的晃动会造成门框的错位,导致打不开门,所以要及时将门打开,确保出口通畅。

(4)震后撤离到安全地带的时候注意要避开人流,不要乱挤乱拥,不要随便点明火,因为空气中可能有易燃易爆气体。

(5)如果已经离开房间,千万不要地震刚停就立即回屋取东西。因为第一次地震后,接着会发生余震,余震造成的破坏和威胁会更大。

2. 不同位置的应急逃生方法

(1)在高楼内遇到地震时,应立即寻找可供掩蔽的坚固家具,若没有,应以手护住头、颈靠着内墙移动,坚固家具附近、内墙墙根、储藏室、厕所等空间较小的地方。地震时切记不可乘坐电梯,不要跳楼,不要站在窗边或阳台上。

(2)在室外遇到地震时,伤亡多发生在建筑物出入口附近,应立即逃至空旷处,尽量避开高大建筑物、路灯、电线杆、霓虹灯架、高大树木、广告招牌等其他可能倒下的物体。

(3)在行车时遇到地震,应采取紧急制动措施,缓慢地逐渐刹车,停靠在路边或宽阔地,车上的乘客要抓住车中的座椅或就地蹲下,抓住其他牢固的物件。注意避开电线杆、路灯和其他高大的建筑物。离车避难时,应把车窗关好,注意车钥匙插在车上,不要锁车门。

(4)在公共场合遇到地震时,应立即远离挂灯、高大易倾倒的物体,保护好头部,不要在地震刚刚发生的时候就冲向出口。

(5)在搭乘电梯时遇到地震,应立即将各楼层的按钮全部按下,一旦停下,应迅速离开电梯,到相对安全的地方避难。如被关在电梯里,应通过电梯中的专用电话与外界联系、求助。

3.被困后应急自救

(1)保持呼吸畅通,挪开压在头部、胸部的杂物,闻到异味时,用湿衣服等捂住口、鼻;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和其他容易引起掉落的物体,用砖石、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加固周边的空间。

(2)用石块敲击能发出声响的物体,向外发出呼救信号。不要哭喊、急躁和盲目行动,乱喊乱叫会加速新陈代谢,增加氧的消耗,使体力下降,耐受力降低。而且,大喊大叫必定会吸入大量烟尘,易造成窒息,增加不必要的伤亡。尽可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或闭目休息,不要惊慌,树立生存的信心,等待救援人员到来。

(3)如果受伤,要想办法包扎,避免流血过多。如果被埋在废墟下的时间比较长而救援人员未到,要想办法维持自己的生命,水和食品一定要节约,尽量寻找食品和饮用水。可以将耳朵靠墙,听听是否有救援人员和其他幸存者的声音。

(四)台风天气如何应对

1. 切勿随意外出。关紧门窗,紧固易被吹动的搭建物,妥善处置花盆等。检查电路等设施是否安全。为防止窗户玻璃被强风震碎伤人,可在窗户玻璃上贴膜或用胶布、纸条贴成“米”字形状。

2. 及时收听、收看或上网查阅台风预警信息,了解政府的行动对策。

3. 露天集体活动或室内大型集会应及时取消,并做好人员疏散工作。

(五)沙尘暴天气如何应对

1. 出门戴口罩、纱巾等。

2. 关好门窗,屋外搭建物要紧固。

3. 尽量减少外出,暂停户外活动,尽可能停留在安全的地方。

4. 骑车、开车要减速慢行,远离树木和广告牌。

(六)暴雪天气如何应对

1. 做好防寒保暖准备,储备足够的食物和水,预备手电筒,以应对断电的情况。

2.雪天安全刹车距离较大,驾驶员应与前车保持平时23倍车距。

3. 避免暴雪天气在不结实的建筑物、屋檐、广告牌和树下行走。

4. 暴雪后及时组织人员清理路面积雪和结冰,同时清理高空冰凌,清雪的原则是先高空后地面。

九、应急处置措施

(一)在自然灾害发生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应急领导小组立刻发出紧急撤离、集中信号。

(二)立即停止一切教学活动,辅导员及任课教师应迅速组织学生按照预定的疏散路线撤离到安全地带。如果安全通道被破坏或无法撤离时,要稳定学生情绪,并引导学生转移到相对安全区等待救援。

(三)应急救援组立即组织救援,利用学校现有的资源和设备进行初步救援抢救受伤、被困学生。

(四)医疗救护组积极救治受伤学生,受重伤的学生应及时拨打“120”送医救治。

(五)除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外,应急救援组应保护好现场,协助公安、消防等部门进行事故现场分析,查明原因。

(六)学生工作组在各班学生到达集中地后,以班为单位集队,立即清点人数,及时将受伤受灾情况汇总上报。

(七)协助有关部门对易发生次生灾害的设施采取紧急处置措施并加强监控,及时开展宣传、教育和引导工作,稳定师生情绪,全面检查设备、设施安全性能,检查安全管理漏洞,对安全隐患及时补救、防范,防止衍生灾害的发生。

十、灾情报告

学校各级单位应当按照管理权限逐级报告,必要时可以越级上报。遵循“即发即报、即收即报、即知即报”原则,自然灾害事件发生后,应当在半小时内向辽宁省教育厅学校安全管理处电话报告初步情况,1小时内书面报告时间、地点、人员、伤亡、损失等基本情况,3小时内书面报告起因背景、发展处置、后果影响等详细情况,并全程跟踪续报。对于重大紧急事件信息,严格执行一小时一报和处置结果终报制度。情况简单、影响范围小、处置持续时间短的,可以一次性综合报告。报告事故信息,应当做到及时、客观、真实,不得迟报、谎报、瞒报、漏报。具体按照《辽宁省校园安全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办法》执行。

十一、善后与恢复

(一)妥善安置受灾师生,尽快复课,根据灾情调整教学、考试和师生生活安排,保证教育教学的延续性,相关责任部门要稳慎做好受灾师生心理辅导、补偿救助等工作。

(二)建立学校灾后重建工作台账,全面摸清学校受损情况,加快推进校舍场地安全鉴定、修复加固和设备维修、卫生环境监测和防疫等工作,积极做好恢复学校正常教学和生活秩序工作,维护校园和社会稳定。

(三)根据受灾实际情况及灾情核查、评估结果,制定恢复重建方针、目标、政策、重建进度、资金支持、优惠政策和检查落实等工作方案。按照政府统一安排做好救灾款物筹措和拨付,充分利用各类救灾资金开展灾后学校重建工作。

(四)及时汇总工作情况,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推进防灾、救灾和校园安全治理,健全校园安全常规检查机制,持续深入排查整治风险隐患,有效防范原发、诱发性自然灾害和次生安全风险。

十二、奖惩

    对在校园自然灾害过程中表现突出的个人,或有特殊贡献的个人,要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在处置校园自然灾害事件中和善后处理工作中玩忽职守者,隐瞒、缓报、谎报或授意他们隐瞒、缓报、谎报情况者,逃避责任者,阻碍工作人员执行公务者,以及其他不利于预防和处置工作者,视其情节和危害后果,将给予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要依法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地址:中国•锦州  凌河区松坡路三段40号 Address: No.40,Section 3,Songpo Road,Linghe District Jinzhou City, Liaoning Province,P.R.China
   邮编:121001 电话:(0416)4673073 Postcode:121001 TEL: +86-416-4673073